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农业“双循环”战略思路与系统性对策

农业“双循环”战略思路与系统性对策

发布时间:2021-03-17 16:32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摘要:在逆全球化和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松动、分离的严峻形势,中国作为农业大国,要从过去依赖外需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逐步转向依靠内需主动创造发展机遇。通过实施扩大农产品消费的内循环、重塑中国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外

  摘 要:在逆全球化和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松动、分离的严峻形势,中国作为农业大国,要从过去依赖外需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逐步转向依靠内需主动创造发展机遇。通过实施扩大农产品消费的“内循环”、重塑中国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外循环”,推动国内国际相互促进下的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为此,文本运用系统性思维谋划农业“双循环”,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整合市场、融合要素、对接主体、科技赋能、政策改革,助力农业“双循环”。

  关键词:农业;双循环;改革;路径

农业双循环

  202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同志在参加第十三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联组会时,表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勾画了我国未来5年乃至15年的发展蓝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在大疫当前、危中有机的复杂形势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源于我国发展实践的理论创新,是“十四五”时期深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此前面对外部环境冲击时,我们曾用扩张性投资、特别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方式进行应对,这也是我国稳定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经验。

  1998年和2008年外部金融危机爆发时,我国均采用投资基础设施提振内需,进而达到短期内稳定经济的效果。当前,我们再次面临国际经贸环境恶化,世界经济低迷徘徊,外需增长乏力,若依然采取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策略,可能会事倍功半。当前,我国城镇建设趋于饱和、乡村振兴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难以复制之前那样快速地、大幅度地拉动的经济效果,所以提振内需与实现国内大循环,要依靠刺激民间消费、激发市场活力。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国农产品出口也受到较大冲击,202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760.3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2%,蔬菜、水产品等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同样下降,蔬菜下降4.9%、水产品下降8%、肉类下降13.7%。逆全球化趋势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前景不明,对农产品贸易影响巨大,不少产业和企业迅速出口转内销。

  正是因为我国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和能够持续释放的内需,出口转内销不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还丰富了国内市场供给。面对全球经济以及国内宏观形势大变局,针对农业结构性失衡、农产品供需不对称、农业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急需构建农业领域双向联通、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改革促发展,强化内循环、突破外循环为方向,重塑农业增长新动能,实现我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一、农业“双循环”的理论基础以迪克特和斯蒂格利茨、克鲁格曼等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研究了内需与外需、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之间的辩证关系,即扩大内需或依靠国内大循环并不意味着减少出口,同时还阐释了规模化统一大市场的作用,为农业“双循环”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一)理论依据

  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提出的本土市场效应,充分揭示了国内市场需求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原理,在开放经济体系中,一国国内市场需求规模越大,越容易成为该产品的净出口国,即本土市场效应(1)。例如,著名的大蒜之乡——金乡县,打造大蒜专业化种植模式,产品出口到168个国家和地区,大蒜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70%以上,是世界大蒜种植收购、生产加工、贸易流通和价格形成中心,拥有“世界大蒜交易的晴雨表”、“全球大蒜行业华尔街”之美誉;其在国内市场的品牌价值达202亿元人民币。日益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会加快规模经济形成,吸引较多企业超比例集聚,从而形成具有规模经济的产品净出口(2)。

  上海自贸区以上海1/50的面积,创造了全市1/4的生产总值,对地区经济具有强磁场效应。同时,国际贸易也为国内循环带来诸多收益,迪克特—斯蒂格利茨模型指出,一个规模扩大的统一市场可以增加交易规模,所有人都会有更多机会消费多样化且廉价的产品(3)。提高经济开放度最终会降低国内市场分割程度,促进市场一 体化发展,使要素和产品可以根据报酬高低,进行更自由的区际流转(4)。

  EatonKortum模型结论认为,一国净贸易福利取决于国内贸易额。如果国内形成了真正统一的大市场,其福利效应有可能比国际贸易还要大。但是,目前国内要素壁垒尚未完全抹平,需要进一步改革,以提高交易效率。在农产品生产优势区建立集群可以将最容易撤出的上游产业捆绑于原材料供给,强化其与产地的前向关联,从而延长产业链条并稳固其存在,形成统一大市场,促进农产品国内大循环。

  (二)农业“双循环”的内外关系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农业是基础支撑和关键变量,占据重要的战略位置。把握好农业“双循环”是关系我国农业自立自强、长久发展的大事。对于农业主产区而言,农业“内循环”与“外循环”的有机衔接,是这些地区能否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所在。

  二、农业“双循环”的内涵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必须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坚持扩大农产品内部消费这一战略基点,巨大的农产品消费需求是我国特有的经济优势,释放和培育农产品消费,既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有效途径,又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抓住全球化机遇,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农业贸易形成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国际大循环格局。

  “外循环”是前提,通过农业“外循环”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化与世界各国的开放合作,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因此,农业“双循环”的核心在于打通产业各环节,就目前农业供给侧领域而言,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对接还需进一步畅通。农业“双循环”的本质是流动,只有实现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与城市工业品价值的交换互通,才能使经济真正关联起来,只有打通“双循环”内外两大空间,形成大流动、大循环、大市场,才能真正发挥其对宏观经济的带动作用,最终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运用系统性思维谋划农业“双循环”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2020年成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特殊年份,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对中国而言既是新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是我国农业重塑国际地位、建成国际现代流通体系的良好契机。习近平同志指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为此,运用系统性思维谋划农业“双循环”,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旨在打通堵点、清除淤点、解决难点、凸显优点,让我国的农业真正做好做强。

  农艺师评职知识:南方农业学报征稿范围

  一是坚持简政放权,增加涉农资金统筹的自主权。把《国务院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意见》落到实处,深入推进涉农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动审批权下放,赋予地方必要的统筹涉农资金的自主权,激励地方积极主动作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依法依规、有序有效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提高政府部门服务意识,优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营造良好的内外市场融合的政务服务环境和营商环境。

  二是增加供需匹配的专项配套政策,助推产业升级。增加对需求端的关注,出台供需匹配的专项政策支持,重点解决农业产业供需失衡难题,促进农业产业向供需匹配转变。

  三是在内外两个市场整合互补政策改革方面要有突破。政策重点由支持国内市场建设转向培育内外贸易一体化市场。通过税收、金融、用地等优惠政策激励,培育一批内外贸易紧密结合、相互支撑的综合性、专业化大市场。打造外向型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农产品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产品进口展销中心,等等。提升内外贸易市场整合的软实力。加快培育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搭建贸易便利化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市场对接的国际化程度,形成外贸新增长点。

  作者:钟 钰 甘林针 崔奇峰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6310.html

《农业“双循环”战略思路与系统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