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学报经济科学类核心学报体育科学类核心学报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高师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类型及其核心价值

高师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类型及其核心价值

发布时间:2020-01-09 16:26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摘要: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研究,使教师教育者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强化课程资源意识,自觉运用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切实体现专业特色;同时也促使地理科学专业的师范生熟悉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具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和能力

  摘要: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研究,使教师教育者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强化课程资源意识,自觉运用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切实体现专业特色;同时也促使地理科学专业的师范生熟悉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具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和能力‍‌‍‍‌‍‌‍‍‍‌‍‍‌‍‍‍‌‍‍‌‍‍‍‌‍‍‍‍‌‍‌‍‌‍‌‍‍‌‍‍‍‍‍‍‍‍‍‌‍‍‌‍‍‌‍‌‍‌‍。

  文章按师范生地理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地理学的特点,把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分为示范性资源、地域性资源、跨学科资源和信息化资源‍‌‍‍‌‍‌‍‍‍‌‍‍‌‍‍‍‌‍‍‌‍‍‍‌‍‍‍‍‌‍‌‍‌‍‌‍‍‌‍‍‍‍‍‍‍‍‍‌‍‍‌‍‍‌‍‌‍‌‍。研究认为,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在培养合格地理教师、促进地理教育教学研究和形成地理教育情怀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类型;价值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高师地理教师教育承担为中学输送合格地理教师的责任,伴随《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0年版)》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改革驶入了深水区,无论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无论教学活动设计还是教学方法选择,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加上高考政策和方案的出台与改革,无疑对高师地理教师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什么样的师范生才能适应未来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需要?如何培养师范生的地理教育教学情怀?师范生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如何挖掘?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要求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对现有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尤其对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价值进行重新思考,因为地理教师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事关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大计。

  一、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内涵

  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教师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师资来源和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教师教育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的统称;它强调的是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将教师视为拥有异于一般知识的专业人员,能够根据特有的专业经验,为特定对象提供专业的服务”。

  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这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及终身学习提出的更高要求。地理教师教育是培养地理科学专业的师范生全面掌握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地理学科教学理论,并能熟练应用地理学科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具备开展地理教育教学与研究的能力和素养。地理教师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师教育一样,存在延续性、继承性和再创性,因此需要通过不断整合、改善和优化教师教育课程资源来实现对其活动的支撑[1]。因此,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是有助于实现培养合格地理教师的资源要素,通过精心筛选能够融入课堂教学,促进师范生反思教学设计、进行行为矫正及引导形成教育情怀的课程资源。

  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其中学科教学知识和教学设计中要求中学教师“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因此,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研究能够培养地理科学专业的师范生具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更好地服务于地理教育教学实践。

  二、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类型

  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如依据资源的功能和指向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按教师正式学习行为发生的时间序列可以分为:学前资源、学中资源、学后资源;从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可分为:原始资源、关联资源、再生资源;按资源载体的差异性可分为:以人为载体的资源、以物为载体的资源、以活动为载体的资源等[2]。按师范生地理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地理学的特点,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可分为以下类型。

  1.示范性资源

  示范性资源是指提供师范生学习、研修、讨论、反思的课程资源,包括一线地理教师的现场教学及教学录像、微格教学视频、各级教学比赛的教学设计等。师范生地理教育教学能力的养成,除了理论学习外,还需通过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丰富完善自己,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性知识的转化,示范性资源有利于师范生形成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培养良好的师德品质。

  向一线地理教师学习,能让师范生认识中学地理教学的现场,尤其是一线地理教师精彩的授课、智慧的点拨,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师范生良好的带动和榜样作用;师范生之间的相互学习,能够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反思自己教学设计的得失,不断矫正,尽量缩短从模拟教学到真实教学的距离。按照《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教师(2012)13号)的工作布署,教育部启动实施了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工作,建设了一批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这些资源也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极大帮助。

  2.地域性资源

  地域性资源是指在不同地域环境下可开发利用以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课程资源,如地名故事、节庆风俗、民间艺术、文物保护等,这些资源既丰富了师范生的地理知识与文化认知,也引导其形成对民族文化传承的知能,有助于在地理教育教学中结合地域特色深度挖掘地方各类资源,实现地理教育的育人价值。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0年版)》中提出地理课程要“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也提出要“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

  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色,也就形成各具特色的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民居建筑、服饰饮食、婚丧嫁娶;边疆地区的多元文化、国家认同、边境安全;城市的空间格局、工商业交通区位选择等,都是地域性课程资源的素材,这些地域性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并弥补了师范生学习与现实脱节的缺陷,也丰富了师范生的学习内容,更为重要的是使其学习的时空范围得到了扩展。

  3.跨学科资源

  跨学科资源是指借鉴、移植、借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结合地理学科的研究特点和研究领域形成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能够培养师范生具有跨学科的研究素养,并深刻领会地理学的实质。傅伯杰院士认为“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地理学位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接点,由许多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分支学科所组成。

  因此,综合研究地理系统显得尤其重要。例如,地理学多应用数学和物理模拟,以条理化、简化、概括所研究的事物和过程,从而深入探明其本质和活动规律,目前在地理学中已建立了很多模型,如自然综合体、生产综合体、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运输流等。而数学方法可使地理学变得更加严谨、精确和完善,地理学利用公理体系、数学思维和数学结构来解释地理现象及其变化,用定量指标来表达地理结构,提高了地理学研究的严谨性、系统性和精确度,并由此产生了地理数量方法。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大量的地理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处理;卫星图像也已经成为地理学研究的一个很普及的工具;遥感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地理考察方法和凭借人力的简单观察,在广度和深度上扩大了视野,获得的地理信息数量大大增加;系统论和数学的横向渗透发展或创立了计量地理学和理论地理学,改造与创造了经典意义上的系统地理学;突变论为灾害地理学提供了崭新的理论和方法。可见跨学科资源开发利用拓宽师范生学习研究的视野,不断思考本专业知识与相邻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联系,更全面客观看待研究对象。

  4.信息化资源

  信息化资源是指借助互联网平台和技术,为师范生的学习、交流、探究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课程资源,如QQ群平台、微信公众号、虚假学习社区、MOOC、仿真实验室等,这些平台中包含有微课资源、地理教育教学研究信息、地理试题分析等,同时也是地理教师进行学习研究及交流讨论的平台,其交互性的特点,让地理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问题共商。

  信息化资源契合新生代获取资源信息的习惯,使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成为可能,并且能满足不同层次师范生的学习需要。通过视听材料的运用,可以对难点进行反复学习[3],有的教育平台还可以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后台统计,为师范生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服务。信息化资源提高了师范生知识获取、选择和创新的效率,还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围绕共同的话题开展专题讨论,既倾听又交流,更好地拓展知识领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三、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核心价值

  随着课程资源与课程实施的深度融合,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分学科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对于培养基础教育阶段的优质师资更加重要。对于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核心价值的认识,能够更好地落实本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教育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素质的地理教师。

  1.培养合格地理教师

  在《地理科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关于地理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在教学科研单位、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全球变化、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利用、灾害监测与管理、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旅游规划、城乡规划、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国防建设等与地理科学有关的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应用及管理的专门人才”。可见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适用领域广泛、工作岗位多样、研究视野跨度大的特点,而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对于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特别是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意义重大。

  示范性资源中提炼和总结的一线地理教师教学经验,有助于师范生了解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熟悉地理学科的课程标准,思考如何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制定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设计;信息化资源中的平台和技术,以其灵活性、丰富性及互动性,为师范生创设了学习研究的巨大空间;地域性资源和跨学科资源,开阔了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生的学习视野,使其在学习中主动观察身边的世界,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拓宽知识面,不断提升专业素质。

  2.促进地理教育教学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因此高师教师教育在培养合格师资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高水平人才[4]。地理学具备自然科学的客观性和逻辑性特点,也具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和文化性特点,同时还具有区域性和技术性特征,在协调人地关系上有独特作用,这些特点和作用增强了师范生研究的后劲,在促进师范生进行地理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独特价值。

  地域性资源关注地域自然文化资源在课程教学中的价值,有利于搭建师范生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因此兼顾师范性和学术性,使其在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中有意识地进行多维度思考,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示范性资源和信息化资源使师范生以理论为指导,对课程和教学进行规划,并形成从各种教育实践经验中自行总结理论和实践的能力。多种类型课程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师范生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在对实际问题或案例分析中进行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够根据理论或研究结论的理性思考解决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做出理性的教育决定。

  3.形成地理教育情怀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有句名言:“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地理教育情怀就是要能坚守内心最深刻的宁静,守望一份最美好的教育理想,对地理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既需要专业精神,也需要专业素养。

  地域性资源集中体现了一个地区人们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一个地区人们的精神愿望和情感诉求,地域性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此过程也使师范生在学习认识地方文化时,有意识地传承保护这些宝贵财富,形成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跨学科资源中的多元视角、信息化资源中的海量信息,无疑带给师范生饕餮盛宴,使其感受到地理学科的无穷魅力,更感受到地理教育教学无限的创作空间。

  总之,对高师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类型划分及核心价值认识,能促使教师教育者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强化课程资源意识,自觉运用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切实体现专业特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培养的人才对社会需要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吴靖.试论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生态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0):75-78.

  [2]刘清昆“.互联网+”时代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变革[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5):25-29.

  [3]钟苏婉曲士昶徐文杰“.互联网+教师教育”的平台建设与功能思考——以大连教师网为例[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8(3):7-9.

  相关刊物阅读:《大连教育学院学报》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办刊宗旨,严格按照学术刊物的政治标准、业务标准、编辑标准和出版标准办刊,使刊发的稿件在政治上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学术上有探索性,能够反映学科的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理论能够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本刊载文多次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检索机构转载。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4928.html

《高师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类型及其核心价值》

学报期刊咨询网

专业提供学报论文发表咨询平台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百度十下,不如咨询一下